警惕!不要上了騙子的當
添加時間:2019-10-31 點擊量:5311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增多,今年年初至10月15日,全市公安機關電信網絡詐騙立案1840起。為加大打擊治理電信網絡違法犯罪力度,市公安局專門成立了打擊網絡電信犯罪工作專班,成功破獲多起電信網絡詐騙案,及時止付賬戶2118個,止付金額9500萬余元,凍結賬戶521個,凍結資金7000萬余元。除了加大精準打擊力度,公安部門還設立了預防勸阻環節,通過大數據發現有群眾長時間與可疑號碼通話,便會及時通過電話、短信、趕赴群眾家中面對面勸阻等方式,提醒群眾避免上當受騙。同時,公安部門還聯合媒體共同開展反電信網絡詐騙宣傳防范工作,遏制犯罪的發生。
當下,電信網絡的詐騙手段不斷翻新,新的詐騙模式層出不窮,這無疑給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有網友感嘆,現在的電信網絡詐騙手段真是防不勝防,市民應多留個心眼小心防范。那么,電信網絡詐騙的手段有哪些,最近又有哪些新手段呢?記者近日就此進行了解。
據了解,公安部公布的19類詐騙手段中目前有16類在我市出現過,公安機關整理出了7類在我市范圍內典型多發的詐騙種類。
——“網絡交友誘導賭博、投資詐騙”。這類詐騙主要針對一些青年男女。常用的套路是犯罪嫌疑人通過購買的虛假身份信息在世紀佳緣、珍愛網等婚戀交友網站注冊,假扮單身高富帥、白富美、中年成功人士等,在婚戀交友網站尋找有交友婚戀需求的單身用戶,通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增進信任與好感,并確立男女朋友關系。隨后,犯罪嫌疑人虛構某賭博網站存在系統漏洞,可以利用該漏洞修改中獎倍率掙錢,但由于自己正在出差中不方便操作,遂請受害人幫助操作,并告知受害人網站地址,登錄賬戶名、密碼等信息,要求受害人將賬戶資金對半投注。與此同時,犯罪嫌疑人會在后臺修改中獎倍率,讓受害人從表面上感覺確實通過此方法掙到了錢,從而騙取受害人對網站存在漏洞的信任。取得信任后,犯罪嫌疑人謊稱這個漏洞很快會被發現,要受害者拿出全部資金進行最后幾期的投注實施詐騙。這種詐騙手段,受騙人員單個損失一般比較大。
——“刷單詐騙”。受騙群體主要是學生、孕產婦、無業人員。該類詐騙主要以刷單返現為誘餌,采取前期小金額返還“傭金”,獲取受害人信任后,以“雙重任務”“高額返現”等借口,騙取高額刷單本金。這種詐騙手段在我市高發,受騙人員數量較多。
——“冒充公檢法詐騙”。受騙群體主要集中在高齡離退休人員、教師、醫生等相對收入較高人員。該類詐騙利用受害人對公檢法系統的信任,虛構違法事實,欺騙威嚇受害人,通過讓受害人匯款證明“財產合法性”等方式實施詐騙。受害人被騙后往往損失大、醒悟遲,因此挽損少、打擊難。
——“理財類詐騙”。受騙群眾主要是外來務工人員、學生及其他群體,一是收藏詐騙。犯罪嫌疑人一般會假稱將舉辦拍賣會或買賣古玩、藝術品等,并留下聯絡方式。一旦事主與其聯系,則以預先繳納評估費、保證金、場地費等名義,要求受害人將錢轉入指定賬戶實施詐騙。二是花唄借唄、京東白條,信用卡升級提額詐騙。犯罪嫌疑人利用手機或短信群發平臺給受害人發送短信,聲稱受害人符合可以提升借貸額度、信用卡升級的要求,并留下聯系電話,待受害人與其聯系后,即以“繳納定金”“手續費”等名義實施詐騙。三是解除分期付款詐騙。犯罪嫌疑人冒充銀行工作人員或貸款公司工作人員,通過發送短信稱受害人信用卡逾期未還、信用卡已被凍結,會影響受害人銀行征信和支付寶信用積分,進而誘導受害人進行匯款實施詐騙。
——“冒充購物客服退款詐騙”。受騙群體主要是經常網購的中青年。該類詐騙中犯罪分子在非法獲取公民網購信息后,電話冒充客服,聲稱所購商品因“質量問題”“快遞遺失”等種種原因需退款至受害人賬戶,誘騙受害人按照其指示操作相關步驟,受害人后通過轉賬、掃二維碼被騙,或受害人被騙互聯網借貸后將借到的貸款轉賬至對方賬戶。
——“冒充老板、客戶詐騙”。受騙群體主要集中在企業財務中,尤其是民營企業等財務制度相對較不完善的單位中支配賬戶的出納或主管。該類詐騙特點明確,均是模仿老板QQ、微信,采用加好友、建群方式誘騙轉賬,或是模仿客戶郵箱,以虛構交易、支付賬款等方式詐騙。
——“冒充親友詐騙”。受騙群體主要是中青年,多以盜取親友的QQ號碼、微信、微博等方式,虛構車禍、買機票、重病等理由,騙取事主同情,達到詐騙的目的。
中條分局提醒廣大職工家屬年末將至,請警惕網絡詐騙!(中條分局 宣)
上一篇:
《信訪條例》法制宣傳資料(一)
下一篇:
被電信詐騙后怎么辦?